個人經曆
1977年,以鄉村小學教師的身份參加首屆高考,一舉考入山東大學數學係;
1982年,進入北京大學數學係,師從當時的北大數學係主任段學複院士,開始有限群及其模表示論方麵的研究;
1987年,老師在世界表示論大會上將他的博士論文《虧數零P塊的存在性》舉薦於世,接著,他又解決了著名的布勞爾39問題。作為一名年輕的數學家,張繼平這個名字開始受到國際數學界的廣泛關注;
1988年即被破格提升為副教授,、
1989年,跟隨世界群論大師、菲爾茲獎獲得者湯普森作博士後。湯普森在早年的工作中曾定義了重要子群Z(J(P)),正好與張繼平名字的簡拚一樣。在湯普森的鼓勵下,他開始了在這方麵近20年的艱苦努力,最終於2008年證明了新的p-冪零準則,並開辟了有限群與模表示論研究的新方向;
1990年,年僅32歲便成為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榮譽記錄
張繼平教授在有限群及其模表示論研究中取得具有國際影響的學術成就。他曾解決了著名的Brauer 39問題,第一個給出了虧零p-塊的充要條件;他把著名的Puig猜想約化為有限單群,成為進一步研究的基礎;他在發展群的算術理論方麵的工作為推動有限群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並應用到代數數論和組合學等研究領域;2007年張繼平通過塊分離性質給出的新p-冪零準則是Thompson準則之後的又一重要進展,而塊分離性及有關課題都已成為有限群及其模表示論研究的新方向。張繼平教授2000年至2007年任中國數學會副理事長。曾獲首屆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科學家獎、“求是”傑出青年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並榮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第十二屆“陳省身數學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稱號。
2009年4月,獲得陳省身數學獎。
2019年11月22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20年11月,榮獲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科研成果
1、*JIanyi Shi,The cells of the affine Weyl group Cn in a certain quasi-split case,, Journal of Algbera, 422卷, pp 679-729, 2015.
2、Jianyi Shi, Qianqian Mi,Left cells of the weighted Coxeter group (Bn,l), (Communications In Algebra, 2015.
3、Baoshan Wang,Jiping Zhang,The rank of fusion systems, Annali di Matematica Pura ed Applicata, 193卷, pp 1-11, 2014.
4、Jianyi Shi,The cells of the affine Weyl group Cn in a certain quasi-split case, II,, Journal of Algebra, 404卷, pp 31-59, 2014.
5、Jie Du, Haixia Gu, Jianpan Wang,Irreducible representations of q-Schur superalgebras at a root of unity, Journal of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218卷, pp 2012-2059, 2014.
6、Jie Du, Haixia Gu,A realization of the quantum supergroup U(glm|n), Journal of Algebra, 404卷, pp 60-99, 2014.
7、Xiaoyu Chen, Jianpan Wang,Quantum Schur superalgebras and finite general linear groups,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6卷, pp 1-10, 2014.
8、Bin Li, Hechun Zhang,Canonical bases and quantum coordinate algebras, Journal of Algebra, 414卷, pp 241-263, 2014.
9、Yu Zhou, Bin Zhu,Cluster algebras arising from cluster tubes, J. Lond. Math. Soc, 89(3), pp 703-723, 2014.
10、Yu Zhou, Bin Zhu,T-structures and torsion pairs in a 2-Calabi-Yau triangulated category, . J. Lond. Math. Soc. (2), 89(1), pp 213-234, 2014.
11、Z. Lu, Jiping Zhang,Extending Endo-monomial Modules, Algebra Colloquium, 20(1), pp 169-172, 2013.
12、Lizhong Wang, Jiping Zhang,,Orbital charact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Pure and Applied Algebra, 219(1), pp 121-141, 2013.
13、Tianze Li, Weigang Xu, Jiping Zhang,A Note on the p-Deficiency Class of a Finite Group, Algebra Colloquium, 19(2), pp 353-358, 2012.
14、Rujing Dou, Yong Jiang, Jie Xiao,The Hall algebra approach to Drinfeldu2019s presentation of quantum loop algebras, Advances in Mathematics, 231(5), pp 2593-2625, 2012.
15、Yu Zhou, Bin Zhu,Maximal rigid subcategories in 2-Calabiu2013Yau triangulated categories, Journal of Algebra, 348卷, pp 49-60, 2012.
16、H. Jakobsen, Hechun Zhang,,Double-partition quantum cluster algebras, Journal of Algbera, 372卷, pp 172-203, 2012.
17、Bessenrodt, Christine;Zhang, Jiping,Block separations and inclusions, Advances in Mathematics, 218(2), pp 485-495, 2008/6/1.
18、Chu, Huan; Hu, Shou-Jen; Kang, Ming-Chang;Zhang, Jiping,Groups with essential dimension one, Asi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 12(2), pp 177-191, 2008/6.
19、王玉雷; 劉合國;張繼平,有限生成的冪零群的共軛分離性質, Acta Mathematicae Applicatae Sinica-English Series, 05期, pp 841-846, 2008.
20、劉合國;張繼平,有限秩的冪零群的自同構(Ⅰ), 中國科學A輯:數學, 06期, pp 641-665, 2008.
等26條科研成果請查看科研之友。
人物評價
對於教學,張繼平總是一絲不苟,經常連夜備課。他擔任課程主持人的高等代數課程組不僅注重基本知識的傳授,更強調對學生進行“三個基本訓練”和“一個初步訓練”,即代數學基本思想的訓練、代數學基本方法的訓練、線性代數基本計算的訓練以及綜合運用分析、幾何、代數方法處理問題的初步訓練。課程組先後出版的三本教材,都分別獲得國家優秀教材獎等榮譽。張繼平不僅指導博士、碩士研究生,還帶頭開辦了低年級本科生討論班,讓奧賽金牌獲得者等一批有基礎的學生早日進入實驗室,指導他們科研。他組織製定優秀學生可提前畢業、保送研究生、甚至出國的措施,與學生交流座談,去宿舍走訪……盡心盡力詮釋著他口中最簡單的那句“老師的責任”。
張繼平參加並且主持了全國數學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獲得過第四屆全國優秀教學成果的特等獎。有人曾問張繼平,是否覺得教學工作有些耽誤時間,他笑著說這是教學相長,停頓片刻又感歎,沒有什麽比培養人才更重要了。
在培養學生成才方麵,他最看重的是學生的獨立思考、創新能力和人格的鍛造。在學生的人格完善方麵,張繼平立身正直,以身作則。“研究科學的人,就應該符合科學真實、無私、客觀的品格,容不得半點虛假作偽。”這是他始終如一的原則。
他常告訴自己的學生,學問麵前沒有任何權威,隻要認真去做,每個人都可能成功。隻跟在導師後麵亦步亦趨,是做不出學問的。他說,做學生既要“聽話”,嚴格要求自己,在學習上和生活上遵守教學紀律和學校各項規章製度。又要“不聽話”,在學業上敢於質疑,敢於提出新的想法和思路,並認真探索解決問題的新的更好的辦法。他認為,一個不遵守紀律和規章製度的學生,很難在學業上有所作為,而一個隻知按部就班地跟在別人後邊走的學生,也很難有所作為。他的第一個博士生在寫博士論文時主要從幾何的角度進行研究,張繼平在指導他時首先就說,在幾何上,你比我強,但是代數上,我可就比你強嘍,你要是把兩者結合起來研究,可就是極好的了。正是用這種平等的交流,張繼平幫助青年學生樹立了自信心。一句“你比我強”,鼓起了年輕人繼續奮鬥的熱情。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